400-0094-002
文章来源:现代教育报 2017-02-28 02:01:00
一到每年的2月底,就是“艺考”“刷屏”的开始。今年艺考依旧热度不减,部分院校专业热门程度比往年更甚。据记者调查了解发现,随着艺考热度的走高,竞争越发激烈,数字媒体类专业也成为新热门。
百里挑一 文化艺术“两手都要硬”
早在2月初,北京各大院校的2017年度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就已率先拉开大幕。各所院校的报名数据都显示,今年报考人数“水涨船高”。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,今年北影总报考近4万人次,比去年增长25.5%,再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报录比达到274∶1。
中国传媒大学也是艺考热门校。据该校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1万人次,表演、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都是“百里挑一”。此外,传媒大学今年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,主要培养游戏策划、电子竞技运营与节目人才,也成为考生争相报考的“香饽饽。
除了专业考核,各院校对考生文化课也加大了考核力度。从去年开始,多校的文化课成绩要求在不断提升,今年更是渗透到了对艺术专业的考核中。已经参加了北电、中戏和传媒3所高校的艺考考生融雪就对此深有感触,“参加了北影的考试后,会发现考试涉及内容很广泛,包括但不限于英语、物理、艺术、文学、生活常识,还有问到器乐常识、软件类知识等。”
“专业上要求百里挑一,文化上还不能落于人后,真是压力山大。”这成为很多艺考考生的心声。
艺考有路“勤为径”
作为艺考的半个“过来人”,融雪认为,目前社会上仍存在很多对艺考的误解和偏见,如“成绩不好才去学艺术”“艺考生素质低”等,其实不然。专业性较强的方向如舞蹈、器乐等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才可以报考,融雪也在去年暑假从家乡贵州来到北京,参加了半年的专业集训,“每年的那个时期,大批艺术生就请假离校奔赴集训地点开始没日没夜的专业考试奋战。” 备考期可以说是漫长而又艰辛。
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还是在考场上,融雪都能遇到文化课出类拔萃的同时专业也名列前茅的小伙伴,这让她更感到努力的重要性,“真正优秀的人是异常努力的。选择艺术专业理应是凭着爱好,无畏前行,磨砺的过程本就艰辛,长期坚持、迎难而上,才会学有所获。”
■特写
艺术让我对生活更宽容
雨暄(化名)是参加今年艺术类高考的高三学生。一周前,18岁的雨暄已经开始背着几十斤重的琴,奔赴全国各所艺术专业类院校,赶考备考。为了给自己多争取些机会,雨暄填报了多个院校的不同专业,采访结束前,她刚刚完成了2月份北京院校的所有专业考试,在等最后的结果通知。
十个手指头都结了厚厚的老茧,这是雨暄自4岁开始每天练习古筝8小时到现在的“成果”,但古筝并不是雨暄唯一报考的专业方向。出于兴趣,她还报考了戏剧文学、导演、编导、表演等语言类专业,涉及的院校包括中央戏剧学院、北京电影学院、中国传媒大学等。
在备考候考阶段,雨暄戏谑地称自己是在“赶场子”。因为大多数艺术类考试时间相近且集中,她常常是刚考完这一场,又一秒不得耽搁地赶往下一场。如果考试安排在早上,她往往凌晨还在赶路。即便如此,她有时也会面临错过飞机和火车,从而错过考试的情况。
考的次数多了,雨暄的心态也渐渐变得平稳。由于每场考试之间的备考时间有限,为了短期内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,她利用路上的时间默默地反思自己在考场上的表现,总结出经验和不足。专业面试常常是分组进行,雨暄一开始不太理解,但现在她后知后觉到分组是对心态的考察。她作了个比方,“假如未来自己要独立完成一件作品,排除干扰不失本心是首要必备的心态;其次做自己,展示一个独立的风格,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完善的,有个性、有色彩的作品。”
心态变好了,雨暄就常常把考试当作是一种体验。在考即兴表演时,雨暄把自己代入角色,体会工作狂、筑梦者、流浪汉……的多种人生,“一个人一生体会的生活方式有限,但在剧本里,就是多样的。角色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表现不同。所以在生活中无法理解的事情,我在演绎剧本时反而变得宽容了。”(本报记者 胡畔)
返回艺考新闻列表